9月17日,由世界教具联合会与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装备创新发展大会在杭州成功举行。本次大会旨在汇聚全球智慧,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装备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大会得到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和浙江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中央社会工作部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书记、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靳诺,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秘书长哈必芭·阿卜杜勒·拉希姆,世界教具联合会总干事罗瑞格·塞斯-穆尼奥斯,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舒培冬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大会。
作为2025第十一届亚洲教育装备博览会的主论坛,大会汇聚了来自海内外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国际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的500余位代表。
大会现场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强致开幕辞。他指出,人工智能是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我们应深刻把握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远影响,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装备深度融合,以此促进教育装备的创新发展。为了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装备融合的新路径,进一步推动中国教育装备行业的智能化与国际化进程,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正积极与世界教具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合作,共同搭建全球性交流平台,输出中国在教育装备智能化方面的经验与方案。
罗瑞格·塞斯-穆尼奥斯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会汇聚了全球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动教育装备创新。他强调,当前全球教育面临缩小数字鸿沟、动态更新技能体系、跨国跨部门协同治理等多重挑战。为此,他呼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教育装备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
四位海内外权威专家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装备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主旨演讲。舒培冬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题,详细阐述了浙江省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实践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并支撑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任何技术应用都必须服务于教育公平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哈必芭·阿卜杜勒·拉希姆发表《东南亚地区教育技术装备:洞悉当下,展望未来》主旨演讲,深入分析东南亚地区教育技术现状,并展望了该区域教育装备未来的发展机遇与区域协作前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部教育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教育部门主任苗逢春在线发表《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能力发展》主旨演讲,强调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必须坚守育人本质,同时推动技术伦理与教育需求深度融合,以构建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AI能力发展体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陈文智发表《人工智能与教育装备创新融合,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从技术融合视角深入阐释人工智能与教育装备的创新融合路径,并提出“从工具迭代到生态重构”的发展模型,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撑。
在专题报告环节,来自教育一线的管理者们围绕基础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进行了多元探索分享。浙江省桐乡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雪根以“桐乡市互联网学校数字化教育实践与未来展望”为题,分享桐乡在互联网学校建设上的宝贵经验,详细阐述县域教育通过“技术赋能”与“资源均衡”双轨并行的策略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董君武则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两难’瓶颈与实践探索”主题,深入剖析一线学校在部署人工智能时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困境,通过分享人机协同教学的本土化范式,为如何突破技术应用瓶颈、实现人机有效协同提供了新的思路。温州外国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吴闪燕围绕“从工具到生态:AI赋能教育教学创新的学校实践”进行分享,系统阐述该校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课堂教学范式的系统性变革,展示AI如何从简单的教学工具逐步演变为重塑整个教育生态的关键力量,为学校层面的教育创新提供了具体案例。
本次大会还举办了多项重要活动。在大会的发布环节,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王会军代表全体与会嘉宾正式发布《教育装备合作杭州倡议》。这一倡议呼吁全球共同努力,以实现“共建标准、共研创新、共享资源、共护伦理”四个核心目标,即:建立全球统一的教育装备技术与应用标准,确保互操作性;推动跨国界的联合研发,加速教育装备技术的创新突破;构建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让全球教育工作者都能获得优质工具;坚守技术伦理底线,确保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安全、负责。倡议强调,应通过AI技术赋能,打造互联互通、安全可信的数字学习空间,从而加速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4所设定的全纳、公平、高质量教育。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施建国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装备的最新研究成果,集中展示了“AI+”教育装备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领域的最新突破。此外,浙江省教育厅与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了双方在教育领域展开深度战略合作的签约仪式。
本次大会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王艳主持。